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金融服务专题展于9月3日至7日在北京首钢园举行。在本届展会上,多家金融机构集中亮相了一大批金融科技服务成果。《经济参考报》记者在现场采访中了解到,“数字化”和“科技”已经渗入金融机构的基因,多项业务背后都有“看不见”的数字技术赋能,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的效率和质量大幅提高。
业内人士表示,金融业既要主动顺应趋势,加快数字化转型,也要前瞻性防范数字时代新生的风险隐患,严守金融安全底线。
潘悦摄影
科技创新无处不在
“科技创新无处不在”,这是记者在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上采访后的最大感受。多家金融机构在现场展示了其数字金融、智慧金融服务的最新成果。
工商银行在现场首次面向公众展出“智·库·云”银行。这是该行研发的集装箱模式新型银行网点,以轻便、灵活、模块化、快速安装、灵活配置为特点,能够精准适配和服务乡村振兴、商圈社区等应用场景。与此同时,新一代“小融未来号”自动驾驶金融服务车也再次与服贸会观众见面,升级后的“小融未来号”将5G、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新功能高度集成到可移动设备中,实现查询转账、投资理财、卡片开立、实物预约领取等多种非现金金融服务,可为校园、社区、产业园区等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浙商银行现场展示了“新客户最多跑一次,老客户一次不用跑”的业务办理流程。如浙商交易宝,能够满足企业随时随地办理外汇交易的需求。“浙商交易宝是汇集全球资讯、交易策略、在线交易、业务管理于一体的外汇管理服务平台,具有PC电脑端和移动手机端,形成‘全线上化、全交易时段、全业务品种’的‘非接触式’功能优势。”浙商银行国际业务部产品经理唐筱辰对记者表示,浙商银行在国内同业中较早研发出此类产品,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交易宝当年累计交易量突破200亿美元,同比增长100%,交易笔数同比增长60%,非接触式服务的优势进一步凸显。来自浙商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末,浙商交易宝在线交易累计笔数突破26万笔,极大缩短人工操作时限,节省企业“脚底成本”,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运用大数据、VR、人工智能、5G、生物识别、3D成像等多种技术,建设银行展区打造了“普惠金融”“住房租赁”“绿色金融”“智慧政务”“乡村振兴”“建行生活”等多个板块。建行北京分行金融科技与数据业务管理部副总经理施闻捷现场向记者展示了CCB客厅智荟屏。“这样的屏幕我们会布在一些特定的养老社区、高净值客户的客厅,很多老人操作智能设备有困难,但是比较习惯于看电视,所以我们把一些相关的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都放在了这样的电视屏幕上,老人可以通过屏幕操作,享受远程金融服务,也可享受一些健康管理服务。”施闻捷说。
数字化转型提速赋能服务实体
智慧机具和设备只是我们触手可及的“智慧”和“科技感”,记者在金融服务专题展感受到,金融机构整体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提速,多项业务背后都有“看不见”的数字技术赋能,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的效率和质量也在大幅提高。
工行“遥感卫星信贷监控系统”将卫星遥感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可实现远程、快速、实时的信贷监控,开启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全球飞机资产监控互动系统”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有效提升企业资产管理能力。浦发银行则展示了AMA自动营销系统创新成果。浦发银行北京分行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称,基于长尾零售客户自动化运营场景,创新应用多项专利技术实现营销活动全链路、自动化运营,并通过集成算法自动精准分群、多维空间营销因子预测,提供精准营销能力。浦发银行计划将AMA作为产品,赋能给所需要的中小银行,助力其快速具备线上长尾客群自动化运营能力。
金融科技企业神州信息在金融专题展期间连续发布“Modelb@nk5.0——未来银行架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在Modelb@nk5.0指引下自主研发的“金融超脑”“数据中台”、“园区智能体”系列金融科技创新成果。神州信息“金融超脑”是企业级的金融AI中台解决方案,定位为金融行业人工智能核心系统,基于人工智能前沿、大数据、云计算及区块链等底层技术,为金融机构提供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运营、农业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融资等一整套AI能力体系,支持金融业未来业务创新、发展需要,同时满足信创要求,全面助力金融机构“金融+AI”战略目标实现。
金融科技是建行的战略之一,金融科技不是一个单独的业务条线,实际上,建行的多个业务板块背后都有“金融科技”支撑。“用科技赋能金融,用科技赋能社会,用科技的力量去解决普遍存在的难点和痛点,通过科技,将C(个人)端、B(企业)端和G(政府)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的生态。”施闻捷说。
金融业须加强数字渠道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
数字化浪潮已势不可挡。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金融业要主动顺应趋势,加快数字化转型,但同时也要前瞻性防范数字时代新生的风险隐患,严守金融安全底线。
在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期间举行的“2021中国国际金融科技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李兴锋表示,要强化金融数字渠道的管理。当前金融服务渠道在数字技术推动下正在加速脱离实体媒介,金融消费者通过非接触式服务方式获取便捷多样的金融产品已经成为常态,这导致用户资金和敏感信息更多的暴露在网络虚拟空间之中,使消费者成为电信欺诈、网络攻击的直接对象,网络安全潜在的风险影响面和危害性进一步扩大。对此,金融业要加强数字渠道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运用安全隔离区、多因素身份认证、交易安全锁等手段筑牢金融交易的安全关口,依托监管科技持续监测数字渠道的业务流量、服务质量和消耗资源等运行状况,防范网络攻击风险从前端数字渠道向后台业务系统传导,确保金融业务稳定高效运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
数字金融制度体系也亟待完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应着力健全数字金融制度规格体系,坚持金融为本、科技为器、制度为基,注重发挥制度规则对数字金融市场主体行为的激励和约束功能,以数字金融市场的准入与业务规范、数字金融反不正当竞争、网络平台金融企业活动规制、金融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金融科技伦理视察等内容为切入点,与时俱进地完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标准、自律规则等制度安排,使我们国家的数字金融发展有方向、守底线、讲规矩。(张莫)